“竞争的本质不是比谁强壮、比谁敏捷,更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少一些愚蠢,少犯些错误”。以下是在中国内地市场2009年度表现不佳的大公司,它们都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
为大公司“挑刺”
丰田取代通用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但在中国市场为何行动迟缓?联想公司成为全球公司反而迎来了亏损 2009年,它们的日子不好过。
1999年5月24日,摩托罗拉旗下铱星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理查德森振振有辞地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为MBA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首先我们创造了一项技术奇迹,然后我们就可以去想如何用它来赚钱了。”
三个月之后的一个星期五,在拖欠银行15亿美元贷款两天之后,铱星公司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铱星公司的确提供了一个经典的MBA案例,不过,它最终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
为什么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并没有给摩托罗拉公司带来预想中的收益和市场,而是数十亿美元的债务负担?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者紧要关头的战略决策为何没有把这家公司带出泥沼,反而让它沉入深渊?
类似铱星公司的悲剧并没有停止,十年来这样的错误还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常胜法则。正如美国管理咨询学者Merrill R. Chapman在《IT大败局》中所言,竞争的本质不是比谁强壮、比谁敏捷,更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少一些愚蠢,少犯些错误。
我们所关注的正是过去一年里在中国表现不佳的大公司。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这一榜单中不乏超级明星公司—谷歌、可口可乐、阿迪达斯、丰田等跨国公司都赫然在列;联想集团、国美电器、网易这些传奇的本土公司也在其中。
我们之所以列出这样的榜单,就是为了给这些大公司“挑刺”。
危机之后,明星公司和传统商业规则受到挑战和质疑。巨头接连垮台,领先者正眼看着自己的权力在一点点消逝。大公司们惊魂未定,很多还没有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复原。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微软、思科和一些电脑公司订单缩水,金融危机在2009年给全球科技企业带来43亿美元的损失;而全球100家大型金融公司因金融危机损失更是高达6600亿美元
丰田
迷失最佳市场
丰田汽车在全球第一的位子上坐了有些时日了。在过去的2009年10月和11月,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其最看重的市场,也是饱受金融危机折磨的美国市场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不过,在世界最佳汽车市场—中国市场,它却有点找不到方向。
2009年的前11个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共卖出62.2万辆新车,尽管这个数据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20.7%,但是,这个增长速度,还不抵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率42%的一半。
丰田的迷失,是从2008年底开始的。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丰田在全球遭遇重创并出现巨额亏损。在评估中国市场时,尽管其战战兢兢确立了超过16%的增长目标,但其显然低估了中国汽车振兴计划的威力。
在“排量1.6L及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这剂强力兴奋剂的刺激下,中国的汽车市场一路狂飙。虽然丰田在年初就觉察到这个苗头,但由于产品结构中缺乏1.6L及以下排量的车型,这家过去5年在中国一直顺风顺水、擅长营销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第一次尝到“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的苦闷味道。
郁闷了半年的丰田中国从2009年6月开始急匆匆地推出了1.6L排量的卡罗拉,加大了排量低于1.6L的入门级小车雅力士的推广力度,还推出了排量为2.4L的豪华车雷克萨斯ES240。
这些被动的改变让丰田在中国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是,一年内五起因质量问题而作出的大规模召回事件也让丰田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受到损伤。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丰田汽车在全球一路扩张,并成功取代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汽车业遭遇严重打击,丰田—这个全球汽车的榜样也未能幸免,出现销量大降和巨额亏损。
这种打击让丰田在制定中国策略时畏首畏尾,严重低估了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给车市带来的利好,按部就班的产品投放和营销策略,制约了丰田前进的速度。而丰田将太多精力投入到拯救死气沉沉的美国市场,在面对中国这个活力十足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时显得准备不足。
现在,是丰田抛弃傲慢,正视中国市场的时候了。
索尼爱立信
丢掉自信
曾经书写音乐与手机结合的神话、创造了照相与手机完美融合奇迹的索尼爱立信,现在的日子却不太好过。索尼爱立信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销售额为16.84亿欧元,同比下降40%,税前亏损达到2.83亿欧元,这是索尼爱立信连续第四季度出现亏损。索尼爱立信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下滑,据Gartner调查,在2009年第一季度,其市场份额已退居第五位。
索尼爱立信屡屡亏损的一个原因在于中高端产品的缺失,尤其是中高端智能手机。据Gartner调查,2009年全球手机第一季度销售比去年同期下滑9.4%,是手机产业的首次萎缩,但智能手机销售仍逆势增长12.7%。
另一方面,相对于诺基亚、LG来说,索尼爱立信进入新兴市场的态度并不坚决。2006年,索尼爱立信也曾宣称要大举进军中低端市场,但其低端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91美元,为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中价格最高的,在这一产品区间无法形成价格上的优势。
索尼爱立信是昔日引领市场的技术先行者,当初推出拍照手机和音乐手机时声势浩大,赢得了固定的消费群体,但这块市场饱和之后,销售出现下滑。在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在追求产品影像、音乐功能组合设计的情形下,索尼爱立信已经难以再脱颖而出了。
在低端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战略失误让索尼爱立信一步步丢掉了市场,它能找到另一个技术奇迹拯救自己吗?
日立
等离子末路
2008财年,日立亏损7000亿日元(约合519.7亿元人民币),这是世界公司史上第二大亏损。日立表示,等离子显示部门的亏损是造成集团巨亏的主要原因,集团将对该业务部门进行分拆,最终出售。
裁员则在所难免。2009年1月,日立宣布在全球裁员7000人,以降低运营成本。等离子显示部门首当其冲,具体到中国,日立在电视机领域的营销人员全部裁撤,黑电事业完全退出中国,日立电视此后只采取与苏宁电器供应包销定制液晶电视的方式维持在中国的存在。
2009年7月,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出价2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日立的等离子生产线。
即使是百年老店,在风云莫测的市场环境面前也难保不犯错误。不仅日立,索尼、松下、NEC、夏普等日本制造业大牌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只有任天堂表现抢眼—盈利增长8.5%,其一大秘诀在于顺应全球分工趋势,将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以削减成本。虽然所有的日本制造业企业都在这么做,但都没有Wii的生产工厂转移得彻底。
柯达
数字化后遗症
美国著名歌手保罗?西蒙1973年在歌中唱到—“妈妈,别把我的柯达彩卷拿走”,也许只能成为伊士曼柯达最美好的记忆了。
2009年6月,当这家影像巨头宣布,拥有74年历史的柯达彩色胶片将于年底全部停产,今后的发展将立足在商业图文印刷等领域时,人们依然没有从柯达的新战略中看到曙光。
根据柯达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这一季度消费级数码成像业务亏损89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2400万美元;冲印和娱乐业务的运营利润则从2008年7700万美元下降至4700万美元。就连柯达最为倚重的商业级打印业务的运营利润,也由去年同期的1800万美元下滑至1000万美元。
被认为是柯达提款机的中国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4月,执掌柯达中国多年的叶莺离职,而做为叶的继任者的陈志轩,在2009年的后半年中推出的庞大的7000家门店改造计划也被认为是换汤不换药。
如果翻阅柯达的财报,你就会发现,过去十年逐步萎缩的传统业务反而一直是柯达利润的主要来源。贪恋于自己在传统胶卷领域的垄断地位,对行业变迁速度的误判,让柯达对于是否进行彻底的转型一直游移不定。
反观其竞争对手,你就知道这种错误是多么让人不可原谅。以柯达的相机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佳能为例,要知道,柯达是第一个感觉到数码技术对传统影像行业冲击的企业,它拥有最早数码CCD技术,它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但是后来者,同样面临数码化冲击的传统相机生产厂商佳能,一旦决定进行转型就坚决而坚定,并通过数年的努力,研发出Cmos技术,绕过柯达的技术壁垒晋升为游戏规则制定者,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
联想集团
全球公司代价
第四季度亏损2.64亿美元;全年亏损2.26亿美元;重组费用增至1.46亿美元—这是2009年5月21日联想公布的2008/09财年第四财季以及财年业绩。这是联想自1997年以来首次全年亏损,也是其成立25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
联想的痛苦来自于吞下IBM PC部门之后的消化不良。一方面,联想因为太过重视ThinkPad产品所在的商务电脑领域,而忽视了正在兴起的消费笔记本市场;另一方面,引进大量的IBM和戴尔高管,使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这个公司中变成了一个冲突。
这种冲突让联想摇摆于自己本来的文化和新文化之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让其全球化企业的宏伟策略偏离方向:即使联想在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奇迹发起了营销攻势,并且在全球进行大规模扩张,但依然落后于其竞争对手。
现在,柳传志重新回归联想担任董事长,杨元庆担任CEO。在不同的场合,他们都表示要将战场重新放回中国,并且要重拾老联想的文化。
联想的新战略正在获得一些成效,但它的利润率依然在下滑,它还没有找到能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案。
跨国并购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总是充满风险。这种风险在一般的并购中表现为不同公司间文化融合的风险,而在跨地域并购时就包含着跨地域(国度)文化融合的风险。
在并购后的4年,联想这家中国公司一直充当着学习者的角色,它期望不但能获得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品牌,也希望能学到西方的销售和管理技巧。
但在这个学习和蜕变的过程中,联想却从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高效率。柳传志的回归和杨元庆担任CEO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自我认知模糊的问题,但它现在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老联想文化下,保持Think部门的优良传统和品牌价值。
国美电器
黄光裕震荡
失去了黄光裕的国美电器岌岌可危,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商,国美旗下逾千家门店已经和3000多家家电供应商、十几万员工紧紧捆绑在一起,国美与供应商之间的应收账款已经大到了不能倒下的地步。银行收紧资金链让国美被迫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贝恩资本。
在引入新的投资,缓解资金饥渴之后,国美新管理层开始尝试改变前期粗放增长的路径。国美电器2009年第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1-9月关闭了158家低效门店,新开41家。
在中国没有哪个家电连锁企业像国美这样,从2001年起,每年都有两三倍的增长,并且不计成本地将永乐、大中等昔日竞争对手并入门下。速度在成就黄光裕的“首富”光环的同时,也给公司埋下了巨大的经营隐患,即使黄光裕事件不发生,国美门店的大规模调整也必然会发生。当然,黄光裕被拘并不代表国美商业模式的终结,也不代表国美的终结,对国美而言,现在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竞争对手苏宁,后者不日就将超过国美成为老大。
中国联通
iPhone(手机上网)冷遇
也不能怪中国联通把如此大的精力和赌注投入到一款终端手机之上。之前中国也没有任何一款IT产品上市前受到过如此密集的关注度,只因为它是iPhone—苹果公司的又一款时尚精神麻醉剂。2009年10月30日晚7时首发后,4天卖出去了约5000台,40天后销售了约10万台,这个数字显然让中国联通的心凉了半截,它显然没有反映出中国内地的用户对苹果公司的痴迷度。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更多的人跑去购买水货iPhone的缘故—价格更便宜,还保留着WiFi无线上网功能。要知道,苹果iPhone在2007年首发时,美国运营商AT&T两天激活了14.6万部;苹果iPhone不久前在韩国上市,据称12天销量在6万部左右。
中国联通把iPhone当成一张用来反攻的王牌,却并未理解iPhone生态系统最有价值的部分—App Store在线程序商店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即便在最后发布联通版iPhone的那一刻,联通与苹果也未能最终定义App Store在中国的应用形式。
把命运翻盘的赌注押在一个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外来产品上,如果没有足够聪明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这样的冒险最好别轻易尝试。
中国联通当然不想在这场空前激烈的3G大战只收获眼球,公众看到的还有它与苹果iPhone谈判的各种烟雾弹、发布时令人咂舌的价格以及效果不彰的营销活动。
过高的期望值赋予了联通版iPhone在价格上的无畏勇气,而从它对App Store的态度以及在产品营销环节与苹果明显的文化裂痕中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在产品战略上准备得并不充分。
附:
20家年度最失意的大公司
-谷歌中国:无法施展之痛
大中华区总裁离职,遭遇政府内容整改,卓越的品牌和公司形象被污损,谷歌中国在2009年遭受重创。
-丰田迷失最佳市场
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迷失方向,它的销售增长率还不到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率的一半。
-阿迪达斯存货危机
对奥运效应和奥运后市场的误判,1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奥运赞助费用某种程度上打了水漂。
-达能:痛失摇钱树
失去了娃哈哈品牌,以收购获得市场份额的策略宣告失败。
-倒霉蛋摩根士丹利
内幕交易、可疑地产案、对冲合约官司2009年的大摩连遭倒霉事。
-可口可乐:失手汇源,丑闻缠身
失手汇源丢掉非碳酸饮料市场大机会,受贿丑闻缠身,百年老店形象受损。
-索尼爱立信:丢掉自信
在低端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的战略失误让这个昔日引领市场的技术先行者一步步丢掉了市场份额。
-百安居:为扩张买单
关闭亏损门店和改造剩余门店之举,宣告了百安居原快速扩张战略的失败。
-日立:等离子末路
金融危机和等离子末路,让日立爆出人类历史上第二大公司亏损。
-柯达:数字化后遗症
过去十年逐步萎缩的传统业务一直是柯达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7000家门店改造计划也被认为是换汤不换药。
-蒙牛:控股权旁落
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和OMP事件双重打击,蒙牛无奈归顺国企。
-联想集团:全球公司代价不菲
2008/09财年全年亏损2.26亿美元,这是联想自1997年以来首次全年亏损,也是其成立25年来最大的一次亏损。
-南航:负债滚雪球
利润微薄的国内航线比重太大,且又受到高速铁路冲击,南航的负债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合生创展:重回创业年
融资不畅,合生创展没有在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中重拾生机。
-网易陷入魔兽阴影
中国最受欢迎的网游《魔兽世界》的代理权没有给网易带来好运,来自监管部门的不可抗力让它成了一个棘手的大麻烦。
-国美电器:黄光裕震荡
资金链紧绷,粗放扩张模式遇阻,国美行业老大地位行将不保。
-中国联通:iPhone(手机上网)冷遇
令人咂舌的价格吓跑消费者,初期营销活动效果不佳,这家公司在iPhone这款明星产品的市场策略上准备并不充分。
-中信泰富:命运仿佛被捉弄
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黯然去职,澳元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155亿港元,中信泰富的荣氏时代已然结束。
-中国铝业:痛失定价权
收购力拓遇阻,国际定价权梦碎,国内定价权受到民营铝业的威胁。
-茂业国际:黄茂如涉案
传董事长黄茂如被查,茂业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坐上过山车。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