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na Arra、David Geiger、上官东恺、Jonas Sjöberg Flextronics
 
 
( 接上期 )

2.不同焊膏性能的比较

第二阶段,对不同焊膏的性能比较如表3所示。主要的观察点之一就是看焊膏的颗粒大小是否对性能有影响。为了计算平均体积和Cp值,测量了六种不同钢网设计(图4)共12168个焊盘上的平均焊膏体积。

在这些样本中未发现少锡缺陷,少锡的判断标准是焊盘上少于5个焊膏颗粒。

从表3中可以看出:所有焊膏的Cp值都超过了1.33的最低要求,另外细颗粒尺寸的脱模效果更好,Cp值也更高。同时,细颗粒尺寸的焊膏的连锡趋势明显,4号粉焊膏会更贵,更容易产生锡珠[2][3],因此,人们通常会选用3号粉焊膏。在本研究中,用焊膏A进行进一步研究。

3.不同钢网开口的印刷性能比较

对于每种钢网开口,共检查了4000多个焊盘(一半是NSMD类型,一半是SMD类型),收集到的数据如表4所示,在样本中未发现少锡缺陷。

从表4中可以看出,305μm的圆形和方形开口对应的焊膏体积最大,但印刷后的连锡也更多。方形开口通常比圆形开口的印刷稳定性更好,这点在早期研究中也有报道[4]。虽然表4中只有用焊膏A的结果,但这些结果与其它焊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方形279×279μm开口的整体印刷效果最好。

 

4.从印刷性能和组装工艺直通率角度,选择0.4mm间距CSP元器件的钢网开口

对于0.5mm(或以上)间距的CSP,如果印刷工艺达到理想的Cp值,同时印刷后没有连锡,应该就满足要求了。方形279μm开口似乎满足这一要求。然而,在本研究中,发现对于0.4mm间距CSP,总焊料体积也非常重要。使用方形279μm钢网开口和焊膏A,虽然在印刷后和贴片后没有出现连锡,但回流后却常有连锡,这就意味着对应于焊点空距,由焊膏和元器件焊球共同组成的总焊料体积太大了。最后,发现用焊膏A焊接0.4mm间距CSP元器件,只有方形250μm和圆形279μm的钢网开口是可行的。

PCB设计

基于从电性能菊花链通断测试得出的组装直通率,对PCB焊盘设计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开窗”设计的直通率要低一些(如表5所示),原因确认为锡量不足(图8),理由是印刷过程中钢网受衬垫作用的效应,“开窗”设计不像NSMD或SMD设计一样有固体衬垫(阻焊),这会导致焊膏体积上有较大变化。

贴片工艺

目的是确定贴片机贴装细间距CSP元器件所需的贴片精度。为了这一目的,需要研究SnAg4.0Cu0.5焊球在进行SnAgCu焊膏回流焊接时的贴偏CSP器件的自对中能力。CSP贴偏焊盘分别为25%和50%。如果回流后位置重合,没有焊盘悬出或旋转[5],则认为可以接受。

图9为CSP元器件故意贴偏50%焊盘的X—ray图像。图10是贴偏元器件回流后的X—ray图像,可以看出元器件已经充分地自对中了,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贴片工艺中,最大贴偏为50%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要特别注意的是,该结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举例来说,如果与元器件尺寸或重量相比,焊球的数量很少,其自对中效应就会很弱。

所需的贴偏精度

为了计算满足贴偏50%焊盘准则所需的贴片精度,必须考虑焊盘位置和宽度,以及焊膏印刷工艺的公差。PCB制作后的焊盘宽度公差通常是±30μm,这样焊盘两边就各有±15μm。基于用业界通用的板的基准大小,以及目前PCB量产制作的能力,焊盘的位置公差假设为±45μm。根据大多数常用印刷机的规格,焊膏的印刷位置公差是±25μm。

 

 

 

 

 

 

 

 

 

 

 

 

 

在以下计算中,未考虑CSP焊球尺寸公差,因为我们假设,只要CSP焊球中央接触到PCB焊盘边缘,CSP就能自对中。为了简便起见,其它可能的公差,如PCB上基准点的变形被认为是次影响因素,本次研究暂不考虑(如果想计算值更准确,就需要考虑这些影响因素);阻焊的位置公差也没有考虑,因为本研究主要考虑的是NSMD或“开窗”焊盘设计方案。

 

 

 

 

 

 

对于0.4mm间距CSP,贴片精度的容限由焊盘尺寸决定,在以下计算中,焊盘尺寸为200μm,贴偏50%焊盘(图11),相应的容差上限(ΜTL)为+100μm,容差下限(LTL)为-100μm。

为了确保工艺稳定性,Cp值必须达到1.33。达到Cp值所需的公差可计算如下:

所需公差=容限/Cp(1)对于焊盘尺寸为200μm的0.4mm间距CSP而言,可得:

所需公差=±100μm/1.33=±75μm (2)所需公差包括各种不同公差的共同作用。在ENIG表面处理的PCB上,锡铅和SnAgCu焊膏通常都会与焊盘自对中,这种情况下,焊膏的自对中公差可以忽略,这样总公差就包括焊盘宽度公差(Tol1)、焊盘位置公差(Tol2)和贴片公差(Tol3),所需公差可以表达如下:

所需公差=

 

 

 

 

 

 

 

最后,得到贴片公差如下:

 

以上分析表明:0.4mm间距CSP组装在ENIG表面处理PCB上,要求贴片机的贴片精度为±58μm@3σ。

在OSP表面处理的PCB上,用SnAgCu焊膏进行焊接,除了要考虑焊盘宽度公差(Tol1)、焊盘位置公差(Tol2)和贴片公差(Tol3),还要考虑焊膏的自对中公差(Tol4);因为焊膏不会与焊盘自对中,而是停留在所印位置[6],这种情况下,所需公差可以表达如下:

 

相应的,贴片公差如下:

以上分析表明:0.4mm间距CSP组装在OSP表面处理PCB上,要求贴片机的贴片精度为±52μm@3σ。

影响贴片机的贴片能力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相机的解析度,通常相机定位一个焊球在X和Y方向上需要 4-5 个像素(图12)。0.4mm间距CSP的焊球尺寸通常约为200μm。这样相机的最小解析度应为50μm/像素。如果相机的解析度太低,设备就不能定位焊球,从而会抛料,影响抛料率及产能。

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需要用新方法优化0.4mm间距CSP元器件的印刷工艺,对于这一细间距器件,只优化印刷工艺能力和减少印刷缺陷(如连锡和少锡)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焊膏和CSP焊球共同组成的焊料体积与焊点之间空距的关系。虽然方形279μm钢网开口对应的印刷工艺直通率最佳,但方形250μm和圆形279μm的钢网开口可实现最佳的最终工艺直通率。

贴偏CSP回流时的自对中能力决定了贴片机所需的贴片精度。在本研究中,SnAgCu焊球的CSP元器件在SnAgCu焊膏上故意贴偏焊盘约50%。回流后,X—ray检测表明元器件与焊盘实现了自对中。通过考虑PCB焊盘尺寸/位置公差、焊膏印刷公差和基于目标Cp值计算得到的总许可工艺公差,可计算得出贴片机所需的贴片精度为±52μm@3σ。

致谢感谢伟创力Alington Lewis和Hoang Phan为本研究中试验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Vincent, J.H., “Lead-Free Solders for Electronic Assembly”, GEC Journal of Research,Vol. 11, No. 2 (1994), pp. 76-89.

2 Wickham, M., Zhou, L., Dusek, M., and Hunt, C., “Design Guidelines for Ultra Fine PitchSolder Paste Printing”, NPL Report MATC(A)127, September 2002, p. 11.

3 Arra, M., Shangguan, D., Ristolainen, E., and Lepistö, T., ”Solder Balling of Lead-FreeSolder Pastes”,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No. 11, Vol. 31 (2002), pp. 1130-1138.

4 Wang, Y., Nakajima, K., Lewis, A., Kurwa, M., Bhat, R., and Yi, S., “Optimization of thePrinting Process for CSP Assembly”, Proceedings of Semicon West, San Francisco, CA, ΜSA, July 2003.

5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on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s Circuits (IPC), “IPC-A-610CAcceptability of Electronic Assemblies”, 2000.

6 Arra, M., Shangguan, D., Xie, D., Sundelin, J., Lepistö, T., and Ristolainen, E., “Studyof Immersion Silver and Tin PCB Surface Finishes in Lead-Free Solder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d-Free Electronics “TowardsImplementation of the RoHS Directive”, Brussels, Belgium, June 11-12, 2003, pp.42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