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铮铮——奥科电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
手工焊接系列之一 |
![]() |
编者按:
自从电子管问世以来,为了保证元器件间形成可靠的连接,以制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电子产 品,烙铁就成为了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晶体管和IC的发明,以及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THT和SMT相继问世,波峰焊接和回流 焊接设备也取代烙铁,成为了完成元器件间互联的主要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烙铁仍然在生 产和科研,如返工/返修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oHS法规的实施,给电子制造业界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同样,手工焊接技术也必须克服各种困难, 完成向无铅的转换。对于手工焊接来说,在实现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哪些问题?都有哪些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呢? 为此,本刊特邀奥科电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铮铮先生撰写了“手工焊接系列”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焊点形成简介 可靠连接点的形成是在热容量对被焊物的作用下, 通过 助焊剂和焊膏之间的化学反应, 焊料向金属表面润湿,焊料 与金属互相渗透(扩散)而在被焊接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一个金 属化合物的合金层。因此, 焊接的过程是焊锡是通过润湿、 扩散和冶金结合这三个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完成的。 手工焊接焊点的形成过程 手工焊接的焊点形成过程: · 通过烙铁头对焊接点上面的焊锡丝和焊接点同时加热 · 随着焊点温度升高, 在达到焊锡丝熔点之前, 助焊剂完 成活化作用 · 焊接的润湿过程开始, 该过程是指已经熔化了的焊料借 助物体表面张力沿被焊接金属表面细微的凹凸和结晶 的间隙向四周漫流,从而在被焊物表面形成附着层, 使焊料与被焊接金属的原子相互接近,达到原子引力 起作用的距离 · 在焊接点温度达到高于焊锡丝溶点40℃后,保持该温 度2-5秒, 伴随着润湿的进行,焊料与被焊接金属原子 间的相互扩散现象开始发生。原子活动剧烈程度随温 度升高成正比, 焊料同被焊金属的原子相互越过接触面 进入对方的晶格点阵,原子的移动速度与数量决定于 加热的温度与时间 · 焊接是冶金结合:由于原子的相互扩散,在2种金属之 间形成了一个中间层——金属化合物,获得良好的焊 点 · 将烙铁头离开被焊接物体 无铅手工焊接 有铅到无铅焊接的转变带来了焊接工艺上的诸多改变(详见下表): 由于无铅焊接对于焊料熔点的提高, 基于大部分传统 加热方式烙铁的烙铁头闲置温度的大幅度提高,而元器件 本身和PCB的耐温条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事实, 目前手工无 铅焊接在质量和成本等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更加严格的工艺要求。(见上图) 由上图可见,无铅焊接需要更多的热容量(Thermal Energy) 来形成可靠焊点: ·烙铁头温度的提高 (对于所有使用传统加热方式的 烙铁而言)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地将热容量传递给被焊物呢? ·使用正确几何形状的烙铁头 无铅焊料的选择 ·熔点 ·可焊接特性 ·可靠性 ·价格 ·是否为专利产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