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工业研究院(ITI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台湾地区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的产值增长了15.9%,达2.87亿美元。该报告认为来自光存储和通讯设备的需求是刺激激光二极管的制造商扩大产能的主要原因,并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台湾地区激光二极管的产量仍将大幅度增长。
这些正扩大产能的公司包括台湾华上光电(Arima Optoelectronics)和禧通科技(Millennium)有限公司。其中,华上光电计划将其月产能从目前的500万片扩大到700万片;禧通科技则计划将产能翻倍,以满足市场不断上涨的需求。
联钧光电(Elite Advanced Laser)股份有限公司则将在台北增加一座新的工厂,以便将其边射型(edge-emitting)激光二极管TO-18/TO-56的产量从目前的500万片提升到800万片。另外,联钧光电每月还要生产50万片面射型(surface-emitting)激光二极管。
供应商下调价格应对竞争
在价格方面,由于多数台湾公司的产品销往大陆,因此他们承受着大陆同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普遍而言,尽管决大多数大陆本地的制造商从日本和美国进口原材料,但这些厂商的产品报价仍然比其它地区制造商低20%。
总的来看,台湾地区公司生产的激光二极管的销售价格为国际厂商价格的60%,但仍高于大陆本地厂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大陆厂商相抗衡,部分台商也将制造工厂移往大陆,或是与大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借以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在价格战的压力下,部分台商继续调低产品价格来应对竞争的压力。对此,联钧光电公司的助理副总裁Liang Tsong-Min指出,DVD-ROM和CD-ROM价格的下跌迫使制造商以及元器件供应商降低价格。他预计今年激光二极管的价格将继续下跌,幅度超过10%。
产品迈向更多应用领域
激光二极管通常应用于光存储,尤其是DVD和CD的激光头等领域。华上光电公司表示将推出用于CD-RW和DVD-RW的高端激光二极管产品,并计划在下半年开始进行几种新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在今年的CLEO 2004展会期间,华上光电还推出了带有内置APC(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TO-can封装激光二极管。该公司市场经理Vincent Chen指出:“通过将外部的APC电路集成到ASIC上,我们能够将APC电路和激光二极管一起放在通常的TO-can封装里。这个突破使得我们能够提供更小尺寸、更稳定输出的激光二极管,同时便于自动化生产。”
激光二极管在工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友嘉科技有限公司(Union Optronics)高级市场专员Zoe Lin指出:“我们公司约70%的激光二极管销售到中国大陆,而大多数用于工业应用,如制造设备、医疗领域等。”
通讯领域也逐渐成为激光二极管的另一个关键市场。禧通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Lai Lihong博士指出:“随着技术的成熟,将来光通讯和局域网的需求将增加。”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